• 节目信息

出版社:一流期刊服务一流学科建

地区: 大陆 清晰度: 高清

简介:从1956年7月,《中南矿冶学院学报》第一期正式创刊出版以来,我校始终把打造行业内顶级期刊作为中南期刊人的使命。《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年CI综合指数在冶金工程技术领域排名第一,《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CI综合指数在工程技术综合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这些在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为我校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支撑。

年初,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的编辑们决定出一本特刊来为祖国生日献礼。

邱冠周院士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矿业工程专业博士生,长期从事生物冶金的研究,他的奋斗目标,就是要用生物技术这把钥匙打开矿产资源利用的大门,让传统的冶金学科插上新的翅膀,再腾飞。

生物冶金作为冶金工程领域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方向,邱冠周及其团队在该领域的论文发表数和引用次数,全球第一。

接到邀请,邱冠周决定把我校在生物冶金方面所做的工作好好梳理一下,让全世界都知道,有色金属开发不再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代名词,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和谐相处已经不是梦想。

经过大半年的筹划,9月20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特刊网络版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的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网络首发。在上线发布后短短的6个小时里,该特刊的阅读点击量就突破了1万次,下载量达3000多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这本承载了几代中南有色人学术理想的期刊,今年将迎来她出版50卷的重要时刻。

今年51岁的陈灿华是出版社的老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灿哥”。从1993年研究生毕业,就一直在《学报》的编辑岗位上工作。26年来,他目睹了无数学术精英的成长,很多日后成长为院士、长江、杰青的学科带头人都在他手里发过文章。

段桂华是计算机学院的青年教师,多年致力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2018年3月,她撰写的一篇关于银行ATM机网点分布合理化的研究论文,摆在了老陈案头。论文由于在理论模型优化、参数选择、写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面临编辑部的退稿,就在最后关头,老陈凭着多年编辑的经验,敏锐地发现了论文的闪光之处。

60多年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累计发行50卷,303期,他伴随着学校各学科的发展而成长,现已成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之一。

目前,依托我校理工医三大强势学科群,出版社承办了十种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其中,《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最早被SCI收录的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CR影响因子今年首次进入Q1区。近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七部委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我校出版社有2种英文期刊、3种中文期刊,以及联合申报的1种集群化试点等6个项目入选,获资助经费超过2500万元,入选期刊数和经费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0 /255 发表评论